《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卓越工程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等系列决策部署和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都提出到2020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纲领。
为了适应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心以建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信息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典范”为总体建设目标,围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产业示范、成果辐射于一体的专业化、综合型、开放式、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中心。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中心将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队伍、实验管理、设备环境、信息化、成果示范辐射作用等几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1)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完善应用型信息通信大数据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在“学生为本、校企协同、能力为重、创新为魂”实验教学理念基础上,密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岗位需求;探索各专业实验教学和研究创新的多元路径,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参照,构建基于实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以学生专业胜任力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内在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差异化和导师制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将根据目前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并将与岗位核心能力密切相关及知识更新迅速的专业课程确定为企业课程,由企业完成课程建设,制定考核标准,由企业工程师承担授课。人才培养实行“双主线”培养模式,对企业学习、实践采取“分散指导,集中实践”的办法。
(2)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聚高水平专业人才
根据中心实验教学的特点和需要,进一步推进教师聘任与培养机制,通过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改革,在岗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养机制的完善,对外吸纳和对内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专业人才,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与技术兼容,计算机专业与其它专业交叉,校内外专家与企业人才汇聚”的高水平、多元化实验教学队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6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条件保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未来五年内,学校每年将设立实验教学中心专项建设经费,更新与完善仪器设备,提升实验室软硬件水平,同时,规范实验教学流程,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共建力度,突出专业特点,跟进国际前沿,保障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与实际需求的一致性与前瞻性,建成面向计算机、电子、通信、大数据等多学科的高性能、高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心。
(4)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实验教学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中心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心管理、教学、评价等全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实验内容、仪器设备等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持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从规模、深度、广度上提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将中心实验成果和教育资源与社会及兄弟院校共享。同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实验室的开放与共建、创新教育项目的研发与推广等方面加强推进力度,并形成相关提案建议提交相关领导部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