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于山东英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首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构建了由基础实验室、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三部分构成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使用面积2847.11㎡,拥有33个实体实验室,仪器设备3100余台套(套)、总值3430万元;设备精良、配置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居国内高校同类实验教学中心领先水平;能够开设100门实验课程、646个实验项目(40余个虚拟仿真项目),满足了我院本专科所有专业的全部实验教学需求。中心现有实验教师35人,其中副高以上26人,讲师9人,博士10人,硕士15人。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多名教师获得全国微课和多媒体课件大赛奖项、20名教师获得各类大赛奖项并获得优秀专业竞赛指导教师。近年来教师承担教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优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2项、山东省社科3项、山东省教改课题2项、专利14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SCI、EI和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多次获得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科研各项奖励。中心被确定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暑期教师培训基地,目前已接受约220人的全国师资培训任务。为满足学院发展需求,学校加大信息工程师资培养的力度,重视培养质量,以培养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准备的工程师为主旨,在理论指导和多年的实践反馈中不断完善中心建设。中心发挥民办高校特有的体制机制和著名企业专业技术能力优势,依据建设具有示范性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信息通信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构建了“产、教、研、创”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两机构四主体七共同”的运行机制。其中的“产”指的是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将企业工程项目纳入教学体系;“教”指的是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工程科研能力的“混编”教学团队;“研”指的是依托中兴通讯和中科曙光的资源,校企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引领教学培养方向;“创”指的是开展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两机构”指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四主体”指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信息有限公司;“七共同”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育混编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共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共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共同促进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