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探索生命奥秘,护佑大众健康”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应用型新医科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专业扎实、技能熟练、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学院现设护理学、康复治疗学2个本科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3个专科专业。其中护理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特色名校专业建设项目,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我院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高校研究基地和省民政厅认定的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基地,是全国医养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特邀理事长单位。学院被评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护理康复实训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第一党支部被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委员会获评济南市“五四红旗团组织”。
学科建设。学院拥有“基础医学标本存储应用创新团队”和“康复辅具研发中心”两个科研创新团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同时,学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5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9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级智慧课程2门,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6.21%,主讲教师均具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博士学位。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先后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在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奖1项,在山东省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此外,学院还培养出山东英才学院卓越教师1人、山东英才学院青年教学能手5人,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队伍的雄厚实力和优秀素养。
教学设施。学院拥有一流的护理康复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急救护理、康复综合、虚拟仿真6个实验教学模块。重点建设了人体生命与健康科学馆、数字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心肺复苏实验室、情景化模拟病房等特色实验室,并积极引入虚拟现实、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情景化、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场景,实现了护理康复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传统与新技术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基础与护理临床的衔接。目前,医学院护理康复实训中心已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习实训。学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等二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教学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并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宽广的途径。其中,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联合申报的实习实训基地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与济南市高新东区医院签订了教学医院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专业培养。学院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理念,致力于全方位赋能学生成长。在山东省大学生卫生应急处置、医学技术技能等大赛中,学院学生屡获团体二、三等奖及个人奖项;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等医院的实习护生操作技能赛中,连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优秀实习团队等称号。此外,学院还积极指导学生立项大学生专项课题40余项,获得“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暨第二届体育科学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佳绩。学院通过精心组织和参与各类高水平竞赛与科研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锻炼与能力提升的广阔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与综合能力。
学生管理。学院立足于创建“德医双修、立德树人”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创建“德医双馨 仁者爱人”第二课堂品牌活动,打造育人育才综合评价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就业对口率本科生为92%以上,专科生为84%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以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备案制等身份进入医疗机构者比例高达54.92%;毕业生实现批量就业,多名同学被三甲医院录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未来,医学院将继续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师资队伍优化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以区域卫生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