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推进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 “概论”)课程教学工作,明确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安排,9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院会议室召开2025-2026-1学期“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会议由常志刚主持,“概论”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
会上,常老师首先对本学期本科“概论”课程组成员及授课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他指出,本学期“概论”课程教学团队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核心,师资力量雄厚,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课程组孙明慧、王丽娜两位老师在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校级比赛中表现突出,斩获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课程组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为全体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

随后,常老师围绕本学期“概论”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细则展开详细讲解,明确三项关键调整与安排:一是课程考核方式优化,“概论”课程将由考试改为考查,考查安排在学期最后一次课随堂进行,此举旨在更灵活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减轻学生期末应试压力,注重过程性学习评价;二是教学场景拓展,本学期将在“专题六”教学中增设党建与思政教学基地现场授课环节,通过“理论 + 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认同;三是教学分工优化,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对课程各章节教学任务进行重新分工,明确每位教师的备课重点与授课职责,推动教学资源高效整合,提升专题教学的针对性与深度。

在教学重点解读环节,常老师聚焦本学期“概论”课程前三个核心专题,逐一梳理重点内容、剖析教学难点,为教师备课提供清晰指引。针对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他强调需重点讲解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同时突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三大飞跃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等教学难点;围绕 “专题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明确教学重点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活的灵魂、科学评价及历史地位,尤其要攻克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这一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对于“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则要求教师重点阐释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基本纲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然性等内容,深入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等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逻辑脉络与实践意义。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概论” 课程教学思想,明确了教学目标与实施路径,为提升本学期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组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将备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