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命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召开期末考试命题专题研讨会。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常志刚主持,全体命题教师参会,围绕命题原则、题型设计及评价标准展开深入研讨。
常志刚在会议中强调,命题工作须紧扣三大核心原则:
一是坚守思想性原则。试题应旗帜鲜明体现正确政治方向,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与本质,深刻阐释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要聚焦课程育人目标,通过史实与理论结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二是确保科学性原则。命题需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确保史实准确、表述严谨,引用文献与数据真实可靠。试题语言应简明规范,避免模糊表述;合理设置题型、题量与分值分布,兼顾信度、效度与区分度,科学评估学生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为教学改进提供精准依据。
三是强化开放性原则。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比重,突破传统“唯一答案”模式,采用观点辨析、论述题等形式,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对应答案标准需灵活多元,注重考查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论证深度,而非单纯追求结论正确性。
会议还进一步细化了题型设置、分值分配、内容范围及审核流程等具体细则,确保命题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考核评价机制上的创新探索,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课程组将依据研讨成果完善命题方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