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5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教学比赛专题研讨会”。活动聚焦教学竞赛政策解读、青年教师备赛指导及教学经验共享,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会,共同探索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精准解读政策,明确备赛方向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刘娟娟详细解析了《山东英才学院2025年“英才一课”教学竞赛通知》的核心要求,强调参赛教师需围绕“问题链导向”“信息化融合”“实践性转化”三大重点,优化教学设计。她指出,参赛材料需涵盖教学大纲、课件及教学设计方案,并注重理论深度、课堂互动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选题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性,也要贴近学生实际,以案例化教学增强课堂吸引力。

二、靶向指导难点,助力教师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备赛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性与趣味性难以平衡”等问题,会议通过案例分享与技术赋能提出解决方案。资深教师孙静以“网红文旅”为例,示范如何通过生活化案例串联“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使抽象理论具象化。此外,教研室联合校多媒体技术中心,为参赛教师提供微课录制支持,并开放“VR红色教育基地”“思政案例库”等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深度融合。
三、构建长效机制,深化教学改革
研讨会同步启动“以赛促教”行动计划,明确将教学竞赛成果纳入青年教师考核体系,促进优秀教学经验向常态化课堂转化。学院将持续支持获奖教师推广创新成果,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革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研讨会以教学竞赛为契机,通过政策引领、经验共享与资源整合,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的协同创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