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教学科研
  •   >   教学与科研
  •   >   正文
  • 旅俄歌唱家张智教授应邀来我校音乐舞蹈学院开展声乐大师课

    发布日期:2025-10-22    浏览次数:

    10月21日,音乐舞蹈学院艺体中心多功能厅座无虚席。旅俄男中音歌唱家、俄罗斯卡宾纳音乐厅签约演员张智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带来《美歌唱思政——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专题讲座暨大师课。音乐教研室全体教师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演唱、点评、提问、答疑等环节开展深度互动,在提升演唱技巧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艺术思政的育人内涵。

    在现场教学环节,两位同学分别演唱了中国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与《菩萨蛮》。张智教授围绕高音技巧与情感表达脱节、声音表现力不足等共性问题,进行了拆解式指导和示范教学。在《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高音部分,他逐句讲解愁思递进的节奏点,指导学生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稳定气息,将李煜词中的家国情怀融入声音的起伏之中;在指导《菩萨蛮》时,他重点讲解咬字轻重与情感留白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细致的语言处理传达出词作的朦胧意境。同学们在张教授的指导下,演唱表现实现了从“会唱”到“唱活”的跨越,现场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音乐教研室的教师们全程认真观摩,并在互动环节积极提问,就“如何持续保持气息”“中国艺术歌曲咬字要点”等教学常见难题与张教授展开交流。张智教授以“文脉绵延”为喻,强调气息是情感的载体,并现场示范“慢吸慢呼”训练法,指导教师们通过腰腹支撑感的体会,帮助学生掌握气息运用的关键。在谈到中国艺术歌曲的咬字时,他指出应注重“字正腔圆”中的文化意蕴,以“月”字为例,细致解析如何通过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传达出“明月寄相思”的意境。

    教师们表示,张教授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声乐教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音乐教研室主任在课后谈到:“张教授不仅讲解了技巧,更通过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核。我们将把这些教学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参与授课的学生也感慨道:“以前唱高音只关注技术是否稳定,今天学会了用情感‘托住’声音,真正体会到声情合一的艺术感染力。”

    本次大师课不仅是一堂高水平的声乐技巧指导课,更是一次生动的艺术思政实践。学院已将现场影像和实录资料整理归档,并将系统总结教学经验,持续推进“思政+声乐”教学模式的长效化实施,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艺术表现力与文化传播力的音乐人才。

    【主讲人简介】

    张智,旅俄男中音歌唱家,俄罗斯卡宾纳音乐厅签约演员,现任新加坡首都艺术与科技管理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声乐教学专家团队成员,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声乐系,获声乐硕士学位。曾获多项国际声乐比赛奖项,在中国、俄罗斯、芬兰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参与多部中外经典歌剧、音乐剧的演出,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与教学经验。

    下一篇:我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体育”专题讲座郑富强副教授分享技术前沿与教学启示享技术前沿与教学启示

    关注二维码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