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与“艺”同行,童趣六一

发布日期:2025-06-03    浏览次数:

为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号召,深入贯彻团中央 “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及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要求,推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5 月 30 日,设计学院学子携手崔寨幼儿园开展了 “与‘艺’同行,童趣六一”系列活动。

活动在英才学子齐家乐、孙嘉露的亲切问候中拉开帷幕,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迎来孩子们的专属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园长致辞后,12 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依次上演:

活力舞蹈:大二班《小哪吒》化身正义小英雄,小一班《好开心呀》《lollipop》传递纯真喜悦,小二班两遍《小跳蛙》以不同场景(池塘边、森林里)萌翻全场;文化传承:中一班朗诵《我是中国娃》、合唱《童话》,用童声诉说对祖国与梦想的热爱;创意表演:中二班情景剧《青蛙妈妈找蝌蚪》、歌曲《锅碗瓢盆进行曲》,将生活场景搬上舞台,用趣味形式激发想象力;成长寄语:大二班合唱《明天你好》、大一班相声《你妈妈、我妈妈》,在温馨氛围中传递对亲情的感恩与对未来的期许。

设计学院志愿者们通过趣味讲解,向孩子们介绍非遗漆扇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随后为孩子们分发空白扇面、颜料与画笔,详细示范绘画技巧与色彩搭配方法。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小手紧握画笔,在扇面上勾勒出天马行空的图案,有的绘制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描绘五彩斑斓的彩虹。他们专注的模样,让每一把漆扇都充满童真与创意,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碰撞的独特魅力。

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传统非遗面具制作活动,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面具文化,讲述不同面具在传统节日、戏剧表演中的意义与用途,激发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接着发放制作面具的材料,手把手教导孩子们如何裁剪、粘贴、上色,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给面具画上夸张的表情、绚丽的花纹,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面具在欢声笑语中诞生,通过亲手制作,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在心中种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非遗陶艺・陶韵童心在“手捏陶制作”环节,志愿者们向孩子们介绍陶艺文化,并展示手捏陶的基本技法。孩子们兴奋地领取陶泥,揉、搓、捏、压,将一块块陶泥塑造成小杯子、小动物等造型。待手捏陶作品晾晒时,志愿者们又带领孩子们开启“涂石膏娃娃”活动。形态各异的石膏娃娃摆在桌上,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造型,拿起颜料笔认真涂抹,为石膏娃娃穿上五彩“新衣”。在这一系列创作中,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在艺术创作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本次六一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崔寨幼儿园的孩子们度过了欢乐且富有意义的一天,还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审美力,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一天是属于孩子们的奇趣之旅是属于艺术的缤纷绽放是属于未来的美好启航我们一同沉浸于创作的乐趣一同见证童心的闪耀一同守护孩子们的艺术梦想一同展望文化传承的新篇未来让我们牢记习爷爷的嘱托“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