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学前教育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组织召开《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学校副校长崔奎勇、教务处、质评办等相关领导列席指导,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王琪瑶、副院长任姗及基础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研讨。

会议由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与专题指导两大环节构成。教研室代表侯洁琼老师首先进行系统汇报,她从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创新特色及教学成效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学前教育学》课程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
随后,崔奎勇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为主题,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他在专题报告中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路径,强调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以产出导向推动课堂形态与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他重点提出四项改革思路:一是构建分层分类的层级目标体系,实现因材施教;二是推进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情境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代入感与实效性;四是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他鼓励教师积极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学,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新课堂。

在互动交流环节,教研室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凝练课程特色”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崔奎勇逐一进行细致解答,并建议在思维培养方面可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图示训练与教育案例解析;在课程特色凝练方面,应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进行系统规划与打造。
本次研讨会为《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厘清了路径,拓展了思路。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立足教学实际,积极消化和落实会议成果,持续深化课程创新与课堂变革,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