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感恩英才,伴我成长

发布日期:2014-03-20     点击量:

 

大家好,我是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11级助产班的李文文,在班里担任文艺委员一职。

当得知自己获得奖学金时,我不知道该如何陈述自己内心的激动,有一份感动,有一份兴奋,也有一份泪水。感谢的是学校给了自己成就梦想的舞台和机会;也感谢在求学阶段中遇上的好老师,他们毫不保留的教诲,让自己学到丰富的知识和许多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很感谢一路上遇到的同学、朋友们,能和你们一同切磋勉励,是件很快乐的事。兴奋的是自己的刻苦学习而取得的荣誉,这份荣誉是学校和老师给予自己的小小肯定,我要不以此为终点,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去取得更佳的学习成果。夹杂着一份泪水与感动,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不是富翁,不是什么上班族,是两位地道的农民,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他们抚养我长大,送我去学校灌输知识,然而留给他们自己的却是那打过无数次补丁的旧棉袄和那几罐腌制的大白菜。他们没有文化,没有吃过蛋糕,没有去过大城市......但他们教育我要如何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教导我如何做人,这些无尽的财富都是我的农民父母给予的。

有位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它绝不是你最根本的动力器。当然这个助推器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人要如何前进?答案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大学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园地,学习轻松了许多,生活也丰富了许多。面对丰富的活动,多彩的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我觉得无论是在娱乐还是学习最重要是要保持一颗明朗干净的心。与高中相比,大学是成人式的学习,我们接过学习的接力棒成为领跑者,在这场比赛中,可以跨栏,可以抢道,可以跳跃,而绝不能在起跑线上等待老师牵着你跑。只有自主自立的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求知和进取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因为我相信态度是一切。在大学里不象以前高中那样每时每刻有老师在旁边教导,要是我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这必定是难免的。因此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要轻言放弃,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后,才会对书上的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并且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大学的学习应更具有目标性,在学校无论是教学还是自学所得到的知识都要为今后的工作或再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给自己的定好明确的目标是相当重要的,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的活动的重点是什么?自己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自己打算怎样做这些事情?实际一些的说吧,就是你问问自己,10年以后的你想达到哪一种收入水准?你想要寻求哪一种程度的责任?你想要拥有多大的权利?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多大的威望?你想你的家庭达到哪一种生活水准?你想要住进哪一类房子?你喜欢哪一种旅游活动?你希望如何抚养自己的孩子?你想拥有哪种朋友?你希望取得那些社会地位?你希望参加哪些社会活动?内心的力量才会让你找到方向。茫无目标的飘荡者终归会迷路,而心中那一座无价的金矿,也会因不开采而与平凡的尘埃无异。我的理想是: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我向着这目标不断前进,永不偏离方向。在服装学院的学习过程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识的。在校专业性,系统性,全面性学习,让我很快乐,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

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涯马上就要结束,在三年中有收获,也有失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遇到挫折时的恐慌。在学校我们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也必须得证明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众所周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雏鸟要飞翔于苍天,需要振翅的勇敢;幼马要奔驰于旷野,需要跌倒又爬起的毅力;青年人要自立于社会,需要百折不挠的韧劲。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但我们可以学会去养成它。“百步九折萦岩峦”时,学会养成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能力,让逆境挖掘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潜能;“吹尽黄沙始到金”时,学会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脾气,让成功增加自己的信心,考验自己的定力。我要把奖学金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完成新的征程!在感谢之余,就要如何回报关心和爱护我的社会、老师、同学们了,那就是只有更勤奋的努力,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最后在这里我想说三个感谢:首先要感谢学院的这项奖学金制度。这既是对我们的一种奖励,更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它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一步步向梦想的彼岸接近。其次要感谢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感谢他们的谆谆教导,没有他们辛勤无私的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最后还要感谢我身边的舍友、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给了我支持,是他们给了我鼓励,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集体的关怀。

 

地址:山东省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路2号

电话:0531-88253000  88253001  邮编:250104

地址:山东省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路2号

电话:0531-88253000  88253001  邮编:250104

鲁ICP备10203949号  山东英才学院  Copyright © 1998 - 2022

  • 官网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