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2025 年 “英才一课” 教学竞赛活动要求,切实提升我院教师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学科专业特色,特制定本教学竞赛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做好教师教学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学院成立教师教学竞赛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李强
成员:王佳祺、钟小滨、赵霞、孙绍荣、范治梅
二、参赛对象
(一)全员参赛,每名教师至少选择一项参赛。
(二)副教授职称(含以上)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学创新组比赛。
三、赛道设置
依据学校竞赛方案,设置以下赛道:
(一)青年教学组:
青年教学组下设文科、理科、工科、医学、思政5个类别。
1、1986 年 8 月 31 日后出生的在职专任教师(符合条件的教师均可考虑参加青年教学组比赛,不符合此条件的教师均应参加教学创新组比赛),“育人育才工程” 教师均需参加此赛道,
2、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基本功扎实,经过了至少2轮参赛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课程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教师与课程应有良好的适配度。
3、省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不再参加该赛道比赛。
(二)教学创新组:
教学创新组下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7个类别。
1、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成果、教学经验丰富(优先考虑有青教赛参赛经验的教师),主讲课程为本科课程,近五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四、赛程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
各教研室召开会议,详细解读学校“英才一课” 教学竞赛实施方案,强调竞赛的目的、意义、赛程安排及奖励政策,提高教师对竞赛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
各教研室选拔阶段
各教研室应开展内部初步选拔工作,以便提前完成比赛选手的选拔,确保每组推荐两名选手参与院级比赛。
针对“育人育才工程”教师,组织开展“人人过讲课关”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指导、磨课指导、示范课观摩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水平。
(三)院级竞赛阶段
1、教学设计与准备
(1)参赛教师根据所授课程和参赛赛道要求,精心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制作PPT 课件。
(2)青年教学组需准备课程教学大纲1个,5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45分钟)以及对应5个课堂教学节段的 PPT 课件(连续20分钟)
(3)教学创新组需准备课程教学大纲1个,2 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45 分钟)以及对应 2 个课堂教学节段的 PPT 课件(连续 20钟),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按照学校附件 2 要求撰写)和现场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PPT(20 分钟)。
竞赛实施
院级比赛时间:2025年6月3日。
比赛地点:孔孟讲堂
竞赛采用现场教学展示的方式,青年教学组现场选取一个节段进行20 分钟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创新组进行 20 分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评委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场打分并点评。
(三)总结与推荐阶段
1、各教研室召开竞赛总结会,对竞赛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享优秀教学经验和创新做法,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根据竞赛成绩,确定获奖教师名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按照学校要求的推荐比例和条件,确定参加校级竞赛的教师名单,并进行公示。
五、材料提交及要求
(一)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6 月 12日前,参加校赛教师将教学设计方案、PPT 课件、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创新组)等材料提交至办公室403,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指定邮箱550927247@qq.com。
2、提交材料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模板和格式要求进行排版,确保材料规范、完整、清晰。
3、6 月 12日前,各教研室将比赛的成绩、新闻稿2篇(英才一课教研室比赛新闻稿、“人人过讲课关”新闻稿)和比赛总结发送至邮箱550927247@qq.com。
六、奖项设置
按青年教学组和教学创新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占参赛教师总数的10% 左右;二等奖占20% 左右;三等奖占30% 左右。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选手根据《青年教师育人育才师资培训工程考核》的相关细则和教师年终考核标准,给予相应的分值。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本次教学竞赛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契机,积极主动参与竞赛活动。各教研室要组织教师认真准备,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竞赛中有所收获。
(二)精心组织。围绕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严格把关。对竞赛组织及内容严格把关,尤其要对意识形态和政治性进行把关。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通识教育学院
202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