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使学校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满足新要求、汇聚新动力,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近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思政课堂,为学生们带来精彩且富有深度的思政教育。
执行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晓娜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五年规划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核心作用,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青年学生应深刻把握其时代意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随后,王晓娜引导学生系统回顾“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基于这些成就提炼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等宝贵经验启示,立足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解析了“十五五”规划建议。

执行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晓娜为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党委委员、副校长崔奎勇以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为引,带领同学们回顾其标志性历程。从1997年IBM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到2024年OpenAI o1实现复杂科学推理,再到DeepSeek开源大模型对AI生态的重塑,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崔奎勇指出,人工智能正以磅礴之势改变世界,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他鼓励青年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身技术革命,并提出五点期望:一是做信息洪流中的“清醒者”,在海量信息中保持理性与清醒,不随波逐流。二是主动打破信息茧房,勇敢跳出舒适区,拓宽视野,接纳多元观点。三是注重培养创造力、情感智能和跨学科思维等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四是成为重塑人类价值的“探索者”,始终保持好奇心与热爱。五是展现青年的觉醒与担当,推动构建一个技术与人文并重、效率与公平共存的新环境。

党委委员、副校长崔奎勇为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玉香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带领同学们回顾救亡图存、烽火连天的岁月,引导大家从中汲取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磅礴力量,启发学生思考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新一代青年该如何担当作为。这是一堂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的“思政必修课”。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玉香为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纪委书记、副校长李晓玲以《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为题,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与新特征,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李晓玲还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教导同学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主动融入社会大课堂,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自己的青春智慧。

纪委书记、副校长李晓玲为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文红以“铭记历史使命,赓续抗战精神”为主题,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成长课堂。带领学生回顾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精彩瞬间。激励大家要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文红为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张瑞君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题,通过回顾14年抗战艰苦历程,讲述了杨靖宇、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阐释了以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张瑞君同志号召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在日常学习中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生活中践行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学校的“五爱”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张瑞君为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坤丽以“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的“国家答卷”为切入点,将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紧密结合,用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我国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教育公平、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让“十四五”规划从“文件文本”变成了同学们可感可知的“发展实景”,整堂思政课互动频繁、氛围热烈。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坤丽青年学生上思政课
回望“十四五”规划的壮阔历程,青年力量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推动者。此次“校领导讲思政课”,既引导我校学子从规划实施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深刻联结,更鼓励大家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注脚。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课不仅让自己读懂了“十四五”的国家蓝图,更清晰了个人成长的奋斗路径,未来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投入学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