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2025年山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我校全面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价值引领和思想塑造,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全员育人,厚植英才学子的家国情怀
本次活动以“析爱国之理 敢挺膺担当”为主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同上一节思政课的形式开展,历时一个月,覆盖了全校9个二级学院的2万多名学生。此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指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的四维价值。从爱国主义是主权安全的“生命线”、是意义建构的“坐标系”、是文化基因的“传承链”、是全球治理的“压舱石”等维度,阐明爱国主义是支撑一个国家得以建立、稳固存在并持续发展的最核心、最基础的力量和精神支柱。二是带领学生探寻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有着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传统,有清晰的历史脉络与深厚的文化根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三是引导学生坚守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通过课上讨论+课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铭记历史,认识和平来之不易;更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更深刻地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必须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练就报国本领,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发展。
二、全过程育人,贯穿英才学子成长全周期
学校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新生教育、主题教育、重要纪念日活动、毕业生教育各个环节,将爱国基因深深植入每一位英才学子的身心。学校多年持续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为内容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英才学子家国情怀浓郁,近年来有600余名学子投身“西部计划”志愿服务,3600余名大学生应征入伍。学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成为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全国十所招募院校之一。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110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省级奖项19项。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十大创业之星、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省级优秀大学生等“双创”典型150余人。
三、全方位育人,实现英才学子的多元发展
我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志、砥砺爱国之行,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让爱国的种子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爱国信念。二是校园的宣传栏、文化长廊等成为传播爱国精神的重要阵地,一幅幅展示祖国壮丽山河、英雄人物事迹的图片和文字,时刻提醒着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三是此次思政课教学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为“一件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和“抗战精神传承者”。组织学生前往本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遗址,用手机拍摄“红色vlog”,记录参观中的感动瞬间;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采访本地抗战老兵或其后代,记录其战斗经历、战后生活、精神传承等内容,形成口述历史资料并制作剪辑纪录片,突出典型人物和故事。
本次爱国主义教育覆盖广泛、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是学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举措,有效强化了英才学子的价值认同、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筑牢了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