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年发展,涌现了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用之才。如何更好地发展,为高等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两会”期间,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进程非常关心,认为民办高校亟需相应的指引。
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4月,我国已有民办高校701所(含独立学院298所),在校生505.07万人,民办高校数量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30%,在校生约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2%。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
关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
“虽然国家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操作细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的更好发展。”杨文建议,尽快制定《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计划》,制定出台“民办高校的‘211工程’”,树立一批标杆性的民办高校。
杨文对这个《计划》的设想是,扶持一批实施学历教育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力争经过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使这批民办高校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学科建设优势明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民办大学,以发挥其对整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对列入《计划》的高水平民办高校要进行重点扶持。”杨文建议,在资金方面,《计划》所需建设资金,可采取国家、地方和民办高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在政策方面,应着力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平等的法律地位,保护民办高校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建立动态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形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竞争态势,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杨文说。(编辑: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