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女士接受齐鲁网记者专访
齐鲁网讯 (北京特派记者 郝娟)6个月大的孩子每天要定时上课、收费超过大学学费10倍、本土品牌起洋名儿冒充国际机构、一小时英语课叫价300元的外教老师母语却并非英语……这是早教市场的真实写照。
面对缺乏监管、缺乏行业标准甚至陷阱重重的早教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呼吁,发展老百姓上得起、上得放心的公益普惠性早教机构迫在眉睫。
乱象:随意定价 信口开河
如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了越来越多家长的普遍心理,他们不惜高价,把教育好孩子的希望寄托于早教机构。记者走访了部分早教机构发现,在这种巨大市场需求下,一节40分钟的早教课动辄上百元已是司空见惯,有的甚至高达200多元,有人计算过,一名婴幼儿上早教班的学费高出普通大学数十倍,贵过MBA。
“孩子画不出直线被说成缺乏耐心脾气暴躁的表现;搭不上积木则说明空间感差;不会穿纽扣是因为动手能力差……”有媒体报道称,济南市民姜女士曾经带两岁的儿子到一 家早教机构接受了一个15分钟的测试,结果被告知孩子体能、智能都存在问题,她焦虑之下当场交了1万余元,让孩子上早教课程,开发潜能。
调研:缺投入、缺标准、缺监管
针对这种现象,杨文委员在提案中分析,由于我国政府对早教行业的关注度低,基本上没有公共财政投入,早教机构被大量推向市场,加上物价等部门的监管缺失,才造成了如今早期教育服务机构无序竞争、在资本追利本性的驱使下,定价随意并一路看涨的局面。
杨文委员告诉齐鲁网记者,当前,我国专门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极少,早教机构的实践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实践先行,理论滞后”成为早教机构的现状。加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和院校,也没有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者资格的培养、考核和准入标准,才导致了早教机构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如此“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的事例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深入调研,杨文委员告诉齐鲁网记者,目前国家与政府对早教行业的监管力度尚待加强,还没有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相应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就现状来说,早教机构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不需要教育和卫生等部门的资质审核和监督,从而引发了安全隐患多、卫生条件差、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的问题,婴幼儿和家长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建议: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婴儿综合发展指导机构
杨文委员认为,0-3婴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科学、正规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为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和指导,为此,她从加快立法、指定行业标准、加大政府投入等方面提出建议。
杨文说,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的建设,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严格规范早期教育服务机构注册审批制度,制定具体的准入标准。”
杨文建议“教育部设置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专业并列入专业目录,制定专业规范和课程标准,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准。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相关院校和机构加强对早期教育研究,组织有关研讨会编写0-3岁婴幼儿教育教材,制定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杨文认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需要首先确保公益性质,因此她建议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社区为依托,构建早教机构、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早期教育网络。”(编辑:曲波)
原文网址: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3/0302/14598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