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怀念丁祖诒先生

    作者:夏季亭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4日点击数:

    怀念丁祖诒先生

    夏季亭

    3月12日,我正在新疆巴音州看望我院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毕业生,突然接到北京中青世纪教育咨询公司总经理应承龙的短信,告知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祖诒先生病逝,接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曹勇安院长也发来同样的的短信,并相约共赴西安悼念。我在回复短信中写道:悲伤,他对民办教育是有大贡献的。晚上,我接到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鲁加升院长电话,他用的词和我的几乎是相同的:丁祖诒对民办教育是有大贡献的。这是我们的共识。

    丁祖诒先生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早在1987年,他就创办了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我们现在依然感到举办民办教育的艰难,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还没有出台之前,丁先生在48岁之年投身民办教育的创业,可以想象会遇到数不尽的困难、艰辛,但他坚毅,网上有一幅当年丁先生和员工一起背沙子搞基建的照片,令人感动不已。2007年,一次在北京开会,我问丁先生:“你现在有没有危机感?”他直爽地说:“我有什么危机感!”或许从事民办教育应该谦虚、低调,但丁先生身上这种自信、激情,却是民办教育者应该大力弘扬的。正是有了丁先生的这种激情、自信,才有了西安翻译学院的健康快速发展。

    丁祖诒先生竭力为民办教育鼓与呼。西安翻译学院是比较早上规模的民办高校,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丁祖诒先生在这个平台上,利用各种途径,向中央领导同志、向媒体、向社会各界,呼吁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给予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师生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和待遇。经过他和全国同仁们、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吁,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发展空间和前景都较20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提高。在2012年植树节这天,在民办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将迎来民办教育发展的春天之际,丁祖诒,这位民办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却在73岁之年撒手人寰,令人扼腕叹息!

    丁祖诒先生曾激励了一批有志者投身民办教育。1998年,看到山东30万考生,只有10万能够上大学,20万落榜无缘高等教育的情况下,我和杨文、陈龙飞、乔幼梅等教育家决心办一所民办高校,用自己的努力让落榜生接受高等教育。递上申请报告,我独自到西安翻译学院考察。在翠华山下兵工厂改造的校园中,我没有惊扰丁先生,而是和学生们交谈,甚至和学生到河边郊游,初春4月,和学生一起把脚放进冰凉的河水中。此次考察,从西安翻译学院距市区遥远的路程、颠簸不平的道路、学院的7000人规模、学生的笑脸中,我增强了办好山东英才学院的信心和底气。这年暑假,我院第一次招生,4000名考生报名,择优录取了720人。这一年,令我们吃惊的是,西译招生6800人,与在校生相等。西译的做法,颠覆了我们对招生的一些传统看法,民办高校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措施得当,也一定能稳定好学校的规模和教学秩序。14年过去了,英才学院办学规模已达3.2万人,去年招生1.12万人,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且内涵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国家精品课、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本科教学团队,实现着规模、结构、质量、特色的协调发展。抚今追昔,不禁更加尊敬、怀念丁祖诒——这位民办教育的先驱者,是他给了许多民办高校的办学者以启迪和激励。

    丁祖诒先生离开了他创办、奋斗的事业,从西安翻译学院和全国一些网站上,许多人在纪念、怀念他。西安翻译的学生排着长队悼念丁爷爷,追忆丁爷爷关心他们的伙食、取暖,齐颂丁爷爷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院长,一位好人。目睹这一切,九泉之下的丁先生也应感到欣慰了。我们这些正在从事民办教育工作的领导者们,也应从中悟到应该怎样对待学生和事业。

    谨以此文,作为悼念。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上一条: 我院组织部分工作人员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参观学习

    下一条: 百名英才学子参与白云湖湿地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