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夏季亭做客大众网
夏季亭,男,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2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德州地区行署史志办公室副科长、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教师和《德州师专学报》副编审,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东方讯报》(今《齐鲁周刊》)社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主任编辑。1998年创办山东英才专修学院,2001年晋升为我省民办高校第一位研究员,2002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改建为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后任院长,2004年被山东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2007年9月,被山东师范大学正式聘请为该校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英才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济南市社会力量办学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主持人]网络引领未来,教育改变人生,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众网本期的教育论坛节目,今天做客大众网的是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夏季亭先生。夏院长您好。
【夏季亭】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今年高考录取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很多的考生都会有学上,针对这个情况,考生应该以什么样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请夏院长给我们做一下解答。
【夏季亭】好的。今年我们省对考生来讲,形势是更加乐观。今年山东省考生是58万多人,比去年减少6万多人,而招生计划稍有增长,所以录取率比去年有了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考生应该把握“两要”、“两不要”。
所谓“两要”,第一要乐观,第二要务实。乐观,现在上学比较容易了,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要太匆忙,不要哪一个学校一找你就去,过去有句话叫货比三家,看看哪所学校更好些,哪所更适合你。要务实,尽管今年录取率比较高了,但是本科的计划还是少一些,在52万计划里,本科计划占24万,大概45%,也就是说有55%的考生要上专科。在全国也是,本科院校800多所,专科院校是1200多所,大多数同学还是要上专科。所以,无论我们的考生是被本科院校录取,还是被专科学校录取,只要觉得这所学校适合自己的,还是应该早一天接受高等教育。
“两不要”,第一尽量的不要选择复读,第二尽量的不要因为经济困难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为什么不主张复读?有三种情况:1、那么多的考生想复读,无非是想着明年有更好的成绩、更多的本科机会,上本科更容易,这种情况从现在看,明年不大会出现,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以内涵提升为主的道路,规模是基本稳定的,每年增幅2%,本科计划也就增长1%,所以明年本科计划不会有大的增加,期望值不太高。2、高考复读的效果不是太明显,有一些考生复读效果还可以,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他的成绩离本科线、重点本科线比较近,今年又没有发挥好,这部分考生选择复读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选择复读不明智,也有专家常年对复读的学生做常年的跟踪,大多数的复读生的成绩没有得到大的增长,没有达到重点本科线、本科线,有一些增长,有一些退步,其实这也正常,考生的成绩是过去12年的努力的结果,也代表了他真实的水平,12年就这样一个成绩了,你怎么期望把都学完了东西,再用一年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不是有太大的把握,不要复读,成绩不会太理想。3、从国家教育部来说,不赞成复读,国家教育部从2008年就下通知,公办高中不得举办高考复读班,大家想,如果复读是好事情,为什么国家教育部禁止办复读班,一是效果不明显,二是挤占了高中本来就不太多的优质教育资源。4、复读生顶着一个复读生的帽子,心里抱着很高的期望,无论家人、朋友、同学都认为你比新高三的学生要考得要好,其实又不可能,这一年学那些又学过又没有新意的东西,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摧残、一种煎熬,所以我一直提倡,绝大多数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量的不要选择复读。
第二个“不要”,有一些家庭有经济上暂时的困难,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也是有三个原因:1、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未来接受高等教育应该是必经的经历,高考以后,离开家乡、家庭到一个陌生或者遥远的环境去学习,那就必须会学会生存、生活、做人,这样3、4年的过程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锻炼、全新的提高。英国牛津校长对新入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段话:当你们完成了大学学业之时,你会感受多一种生命的成熟。这对我们青年学子一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阶段,要接受高等教育。2、有一个高等教育的学历,是公平参加社会竞争的需要。虽然说,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也不代表着水平,不能绝对的划等号,但是总的来说,接受了高等教育,或者接受了比较好的高等教育,还是标志着这个学生有了比较高的素质。因此,很多工作、很多岗位都是和学历挂钩的,而且是和学历的高低挂钩,学历的待遇也是不一样,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待遇。几年以后学生还会面临着婚姻、恋爱,这也面临着一个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不是传统的概念,你家是干部,他家是企业家,不是这些。是指的年轻人接受同等的教育,要有共同的语言,一个高中生和一个硕士是聊不到一块去的。所以今后年轻人无论是好的工作、好的待遇、好的家庭生活,我觉得接受高等教育都是必要的。3、不是经济困难吗?其实国家、省里、学校也都在关注着家庭贫困学生入学经费的问题,国家按4%的比例推出了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山东省政府奖学金每年6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国家还特别针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推出了国家奖学金,三个档次平均3000元,这个比例是14%,大体的和在校学生家庭贫困学生比例是相仿的。所以,只要我们抱定只要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目标,去接受高等教育,各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国家、省里有那么多的帮助措施,学校也会有,奖助、减免。另外在图书馆、食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设了很多勤工俭学的岗位,所以只要同学下定决心,各种困难我觉得都是能够克服的,还是要尽量的接受高等教育。
这是考生在今年的情况下,应该有这样“两要”、“两不要”。
[主持人]二本录取工作马上有要开始了,面对众多的高校和不同的专业,考生应该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夏季亭】今年山东高考录取有一个改革,就是把过去的三本取消了,二本、三本合一,这样二本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一本一般都是过去比较老的重点大学。在二本里成分比较复杂,有过去地市为主,升本科10年左右的老的公办本科高校,也有依托公办高校成立的独立学院,也还有民办本科高校,形式多种多样。考生怎样看待这种情况、怎样选择?实际独立学院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民办高校,未来它也要通过评估成为民办的普通本科高校。大体来说,办学10年公办本科高校为主的和近10年以来出现的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高校。我认为,整体来说,在这样新的二本的批次里面,这三类学校大体是处于同等水平,各类学校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它们的不足。比如,办学10年左右的稍微老一点的本科高校,它们办学时间稍微长一点,在基础学科方面有些优势,在办学经费方面,因为有国家的补贴,所以它的收费比较低一点,四、五千元,但是有些学校的地理位置不是太好,吸引优质师资的条件客观来说相对差一点,而且有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是太紧密,虽然也有一些比较好专业,但是还有一些就业不是太好的专业。独立学院,一般是依托于公办高校或者比较好的公办高校,依托它的师资、专业建立起来,但是它是过渡时期的形态,在硬件、软件方面可能比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差一些,硬件条件还赶不上民办高校,收费也是比较高的。民办高校最大的一个不足是收费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它的体制比较好,学校发展的比较快,别看时间短,一年可以取得别的学校几年的成绩,而且它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这里面很难说哪一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更好一点,大体来说是处于同等的档次,如果说具体说哪个学校怎么样,只能说具体学校具体分析。拿山东英才学院来说,虽然整个办学时间才13年,但是在内涵建设方面已经领先全国的民办本科高校和2000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标志性的成果,我们有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里面的国家精品课、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本科教学团队,这些都是中国民办高校第一次突破,也可以说我们山东英才学院为山东民办高校争了光,这也超过了一些老的公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它们很多在这方面没有这些称号的。大体都是一个水平,具体哪个学校好,要具体看学校的情况。
至于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什么不同,按照目前的分类情况,公办、民办的不同只有一个,就是办学经费来源不同。按照目前的定义,凡是不是财政上拨款的,无论是单位、集体、个人举办的学校都叫民办学校。那就是说,公办学校除了收学费,政府财政上还有一块补贴,而目前阶段,大部分民办高校还没有国家公共财政上的支持,主要是靠支持,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