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学前教育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组织召开《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学校副校长崔奎勇、教务处教研科科长纪芹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科长王娟娟列席指导。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王琪瑶、副院长任姗作重点交流发言。学前教育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学习。

研讨会伊始,教研室代表侯洁琼老师就《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建设经验与成果进行了系统分享。汇报人指出,该课程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并从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创新特色、教学成效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随后,崔奎勇副校长指明课程改革方向。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为主题,对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作了深入阐释。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以产出导向推动课堂形态与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并重点提出四项改革思路:一是构建分层分类的层级目标体系,实现因材施教;二是推进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情境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代入感与实效性;四是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他鼓励教师积极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课程设计与课堂实施,增强教学互动性,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新课堂。

针对崔奎勇副校长指出的教学改革路径,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凝练课程特色,形成教学成果”等问题提出困惑。崔校长逐一作出细致解答,建议在思维培养方面可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图示训练与教育案例解析;在课程特色凝练方面,应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进行系统打造。

本次研讨会为《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厘清了路径,拓展了思路。与会教师表示,将立足教学实际,消化、落实会议成果,持续深化课程创新与课堂变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