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公共外语教研室成功举办第六周“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观摩课”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主讲教师李晓彤老师领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技术融合”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教学理念转型、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学生参与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

李晓彤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次教研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教学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从关注“教师讲了多少”转向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参与了多少”。她强调,现代教师需要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认知升级,真正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
在研讨过程中,李晓彤老师分享了丰富的教学创新实践。在课程开端设计方面,她介绍了“两真一假”“小组旗帜”等破冰游戏,以及“大纲寻宝”等将规则学习游戏化的策略,帮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快速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针对教学过程规划,李老师提出了“认知脚手架”的理念。她强调,教学设计应当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内容要聚焦核心、逻辑坡度合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实现从“教师教什么”到“学生怎么学”的视角转换。
课程深度融合O-AMAS教学模型,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构建了“迅速激活-多元学习-有效测评-简要总结”的高效课堂闭环。在“迅速激活”环节,独具匠心的 “背对黑板猜词” 游戏,不仅快速点燃了课堂气氛,更在趣味竞争中高效评估了学生对核心词汇的掌握情况,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即时性与趣味性。
教学设计也充分展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深度应用。依托“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教师成功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的全链条学习路径。课前的在线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中的实时在线测评使教师能基于数据精准捕捉学情难点,实现“以学定教”,课后的个性化练习则有力保障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此外,通过对比分析校长演讲、父亲家书及学长故事三种不同文体,引导学生思辨不同视角下的成长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翻译练习中引入孔子与《论语》等中国文化核心概念,巧妙呼应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经过深入研讨,与会教师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生动的课程导入、有效的互动策略、安全的心理环境以及AI技术的深度赋能,被确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与会教师建议大力推广模块化、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师对互动工具与AI技术的实操能力。同时,应着手建立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库,鼓励开发“一课多案”,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增加过程性评价与能力考核的权重,使评价方式与新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系统的理论引领、丰富的案例分享和深入的技术探讨,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标志着我校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起点,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共同打造更加生动、高效、有温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