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10月14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研讨及优秀教学案例分享,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刘娟娟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
分享伊始,刘娟娟主任提出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如何将抽象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如何增强课堂吸引力与说服力的挑战,在理论讲解中融入鲜活素材,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发展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研讨环节,与会教师踊跃发言,分享了各自在运用案例教学、问题链设计、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与困惑。大家普遍认为,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引发学生深度共鸣,必须依托鲜活生动的案例。讨论中,教师们就如何避免案例与理论“两张皮”、如何设计更精准的课堂提问、如何有效评估案例教学效果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孙丽萌老师分享在讲授“唯物辩证法”部分时,尝试引入黄河流域不同区段的差异性保护策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们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通过向学生展示黄河从过度开发到绿色发展的辩证过程,分析黄河流域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带领学生共同探讨黄河治理中蕴含的‘联系’与‘发展’之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黄河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将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可视化。
案例分享后,与会教师进行了集体打磨,就案例的学理性、时效性、教学适用性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建议。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理解与挖掘,精心打磨教学案例,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将集体智慧的结晶切实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