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赋能教师教学技能,5月13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办“教学课件制作研讨会”。教研室主任常志刚主持会议并作专题分享,全体教研室成员参与研讨。

常志刚老师指出,教学课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载体,既是教师教学的“智慧工具”,也是学生理解历史脉络、培养思辨能力的“知识桥梁”。他强调,优质课件需紧扣“内容精准、形式生动、互动多元”三大核心,并从四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立足教学大纲,融合学生特点:以教材和教育部指导课件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2、优化视觉呈现,强化历史感知:精选高质历史图片与图表,通过时间轴、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现历史发展逻辑;
3、融入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感染力:合理剪辑影视片段、纪录片等素材,结合音视频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4、设计互动环节,激活课堂参与:设置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交流,实现知识内化。
常志刚表示,优质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近现代史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其系统把握历史规律,厚植家国情怀。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推进教学资源创新,探索“技术+思政”融合路径,为培养具有历史视野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